加州鲈“烂身”不一定是诺卡氏菌病!
通过现阶段病害流行调查发现:今年步入高温季节后,市场上大于5cm/尾的不同规格患“烂身”症的加州鲈(今年新鱼)均发现存在由单独或两种不同属(蛙病毒属、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以及虹彩病毒与细菌共感染等情况。同时发现,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烂身”、烂鳃以及解剖表征和诺卡氏菌病等其它细菌感染还是存在较大差异(详见下图)。
注:以上临床表征总结根据笔者单位现阶段调查结果整理,仅供参考
但是,我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普遍养户往往会根据体表症状或以往养殖经验就妄加断定为诺卡氏菌病,存在长期滥用、乱用、缺乏科学用药观念等情况,错误的用药、处理不及时导致病害疫情迅速发展,病情反复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损鱼愈发严重!同时,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致病菌株耐药性增强,最终形成无药可医局面(见下图),药残问题的突出会极大影响食品安全。
由于我国对加州鲈虹彩病毒病在发病机理、流行病学方面研究并不深入,目前对该类病害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案。但国内外多数研究证明, 在自然条件下,单靠虹彩病毒(两个属)导致大规模疫情暴发可能性并不高,大部分研究人员还是认为是协同感染:
加州鲈在我国目前养殖产量虽然颇具规模,但虹彩病毒病的防控措施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归因于其感染性虽然广泛,但是能引起大规模致死性暴发的病例报道并不多,再加上临床症状复杂多变,许多未及时、准确诊断的病例也将其简单归结于细菌感染,往往导致最佳紧急干预控制阶段。那目前在虹彩病毒病没有特效、合法合规的治疗药物前提下,那怎样才能 正确应对和预防加州鲈虹彩病毒病暴发呢?
(1)做好合理养殖规划,切忌一味追求高密度养殖;选择优质的饲料,适量投喂,切勿猛加料等 ;
(2)定期使用低刺激、低毒高效的消杀类药物和环境微生态调控产品,维持水环境稳定性,确保溶氧充足,降低养殖环境指标波动,尽量减少环境应激;
(3)疾病防控应以预防为主,定期使用免疫增强和保肝护肝功能性产品,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机体抗应激能力,达到预防病毒性疾病作用;
(4)发病初期,应以消毒、抗应激为主,切忌进行刺激性强消消杀类操作;及时减料、停料,并泼洒复合碘制剂、中草药类水制剂进行水体消毒防治细菌继发性感染;同时多使用VC(电解多维)、葡萄糖等解毒抗应激,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恢复控料投喂,并拌喂抗病毒中草药类功能性产品以促进体质恢复和肝肠修复。
注意!期间务必谨慎杀虫,切忌大换水或使用刺激性药物,以免病情恶化。
如水温持续的升高、“白撞雨”天气等气候不稳定极易诱发加州鲈虹彩病毒病暴发;其次,养殖密度、水质指标(亚盐、氨氮等指标超标)等养殖环境不合理和恶化也会导致较高病损率;最关键一点就是,发病后使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杀虫药或缺乏科学性使用抗生素,极易引起病情恶化甚至全塘覆没。
随着我们对该病害的深入调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一套针对加州鲈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和产品,让加州鲈养殖远离疾病、远离抗生素,养出绿色、健康的高品质加州鲈。
————————————————————
【服务站】“鱼虾混养”模式下,如何先保住“鱼”?
【服务站】夏季水温升高,警惕池塘变化!做好预防工作!
END
保存下方图片,打开抖音
带您走进通威,解锁更多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